
房子,榨干了中年人养老育儿的钱!
家,是我们的情感归宿和精神支柱。
“ 成家立业”、“有家才有幸福”,中国人心中的“家”,除了人还有房。
所以,年轻人结婚要买房,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也要盖房。
01,
蒸发的120万亿元
正是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,仿佛买了房才是成功、幸福的象征,几乎大部分人都将财富押注在房子里。
华尔街日报报道称,这一轮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蒸发了约120万亿元的财富,相当于每个家庭平均损失45万元。
房子,曾经是中年人的全部财产,现在是中年人的全部债务。
如果丢了工作或大幅降薪,扛不住债务压力,就可能一步步走向破产。
受房子的束缚,中年人在职场上只能如履薄冰,牛马做尽。
02,
房子撕碎了中年人仅存的体面
电视剧《蜗居》里郭海萍为了买房首付款,生活处处算计,和爸妈借钱、和同事借钱,凑不齐还想找妹妹海藻的男朋友,逼丈夫跟公公婆婆借钱,导致丈夫欠下高利贷……
现实生活中,很多掏空了六个腰包。买房的出发点本是为了家庭幸福,但很多人却把自己逼进了囧境。
为了负担房贷,孩子私立学校也去不起了,删除旅游、删除聚餐、删除娱乐,但凡多一点开支都得思前想后。
紧张拮据的氛围下,让家庭关系也一样如履薄冰、更甚得是鸡犬不宁。
房子,成了中年人生活的全部。当房价褪去,体面没了,家庭也掀桌子了。
03,
都没错,错在错误的买房
房子终究是商品,商品价格有涨跌;房地产是行业,行业始终会有周期;房子价格的高低起伏没有错。
房子没有错,买房也没有错,错在错误的买房。
在钱有余、能承受范围内,既能饱腹又能生活的前提下买房,才是有家有幸福。
牺牲生活买来的房子,可能是有家有痛苦!
买房本是改善生活,但是人们往往本末倒置。为了博财富增值、为了图有面子,硬上杠杆的买房,终究牺牲的是人生!
中年人买房破产,是对生活、财富和面子的错误理解导致的。
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买房与生活的关系。
自住的:量力而行、综合权衡改善生活。
投资的:闲余资金,等得起利润、也扛得下亏损。
我们真正追求的,应该是让人生摆脱束缚、保持舒适,平衡收益与风险,既符合实际又能享受自由的生活节奏。
超越能力范围的,不妨:放下执念,万般自在。
原创不易,关注不走失
